劉樂庭教授利用先進診斷技術協助緩解呼吸系統疾病帶來的痛苦
研究科學新知是一個崇高的追求,但對於劉樂庭教授來說,這並不足夠。「作為一名科學家,我熱愛從事研究和參與發明工作」他解釋道。「但我並不滿足止步於撰寫學術論文的階段,我的最終目標是將創新成果商品化,讓它們轉變為日常生活中實際的應用。」
劉教授透過於2015年共同創立並擔任總裁的新發病毒診斷 (香港) 有限公司 (EVDL),他實現了這個目標。該公司研發的「鎧耀全自動即時多重診斷系統」(簡稱鎧耀系統) 能夠同時診斷40多種病原體,約一小時就能提供高度準確、成本相對較低的檢測結果。
EVDL位於大埔創新園醫療用品製造中心 (MARS Centre) 的生產廠房,由劉教授及另一位共同創辦人兼董事長霍文遜院長在內的一群資深科學家組成。他們都有不同的學術研究背景; 而劉樂庭教授更同時擔任香港浸會大學(浸大)的暫任首席創新總監、浸大校長資深顧問暨中醫藥學院榮譽教授。
疫情期間的進展
劉教授表示,「鎧耀系統」的研發概念源於一次學術界的咖啡小聚。「作為經歷過2003年「沙士」(SARS)的醫生和科學家,我們意識到人類社會反覆受到傳染病的影響。我們一直在尋找不同方案幫助社區,同時反覆思考為甚麼在經歷「沙士」(SARS)之後,市場上仍然未有技術能幫助醫生們準確區分或診斷呼吸道傳染病。」
「我們發現市場上長久以來缺乏一種全面、快速、全自動、低成本且操作簡易的診斷系統。這一觀察啟發了我們展開這項研發之旅:就是從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出發,為社會提供創新且實用的解決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我們還不知道,世界不久後就會面臨持續3年的疫情大爆發。」
新冠疫情為這家公司提供了一個轉捩點,研發團隊相時而動,迅速將新冠病毒列入「鎧耀系統」的呼吸道檢測範圍中,並於2020年初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了這一突破。
「我們得到了來自中國內地、香港特區政府以及香港科技園公司(簡稱香港科技園)等合作夥伴的大力支持和反饋」劉教授說。「這是另一個關鍵里程碑,讓我們順利從研發走向生產,為商業化鋪平道路。香港科技園的創新園和EVDL在絕佳的時刻相遇。而近期翻新的大埔創新園醫療用品製造中心 (Mars Centre) 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生產基地,使我們能夠全力專注於技術上。與此同時,香港科技園亦為我們連繫園區內不同行業的合作夥伴,由此我們看到推動香港科技和製造業發展方面的巨大協同效應。」
疫情亦確立了公司對本地生產重要性的信念。「當新冠疫情出現時,全球爭相搶購個人防護裝備和診斷工具,可見擁有本地可用的醫療儲備是不可或缺的。」
及早診斷的需求
除了呼吸道傳染病外,「鎧耀系統」亦可以檢測其他傳染病,以至癌症,同時亦能應用到醫療以外的領域,例如:環境、農業和食物安全等。
「我們希望讓系統更普及,延伸至每一個護理點,甚至可以將它放到藥房或7-Eleven裡售賣。我們正在努力研究縮小裝置,並進一步降低成本。我們希望有一天,它能像驗孕測試般易買易用。」
「我很高興在我們的團隊及合作夥伴中有那麼多人希望為社會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