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寶如女士暢談鋼筋建造業轉型之路
當大多數女孩子都是玩芭比娃娃長大,梁寶如卻自小與另一個「娃娃」--- 鋼筋為伍。「我來自鋼筋分判商家庭,學生年代甚至會拿圖則當草稿紙」。梁寶如現為屈鐵臣(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屈鐵臣」)副總裁。
屈鐵臣是香港獲土木工程拓展署認可的五間鋼筋預製工場之一,負責向建築工地供應鋼筋。鋼筋是建築界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地基、建築物和橋樑等混凝土結構加固。
梁寶如指出,「香港人對鋼筋業的第一印象是需要體力勞動、男性主導、較低學歷且相當危險」,但她強調事實並非如此。事實上,鋼筋業涉及多個不同崗位。
鋼筋建造業幕後功臣
首先有「屈鐵表編制員」,負責計算工程項目所需的鋼筋數量及類型,包括鋼筋長度、形狀和屈曲角度。然後「屈鐵員」會根據屈鐵表裁剪及屈曲鋼筋。「索具工」及「訊號員」負責提舉及搬運鋼筋,當鋼筋運到工地後,「鋼筋屈紮工」會紮穩鋼筋。
梁寶如認為,坊間對鋼筋業有不少誤解,令有潛質的年輕人不願入行,導致業界勞動力老化。屈鐵臣率先為業界帶來改革,將鋼筋業由「體力勞動型」轉向「自動化及智能製造型」。2021年11月,即自動化系統成立幾個月後,公司便將其營運總部遷往元朗創新園。
「我們一開始便找香港科技園公司(簡稱香港科技園)合作,當時我們只是一間建築公司」,梁寶如解釋說。「香港科技園為我們提供所需設施,進行創新製造及新型工業化。」
升級技術解決人才荒
在位於元朗創新園的大本營,屈鐵臣成功將創新科技融入製造業,實現「創新製造」,轉型業務。「我們分別將意外率及受傷率降低分別90%和80%」,她說。透過轉用電子控制儀表板,可將準確度誤差減少八成,同時將生產力提升兩倍至五倍。
憑藉這些創新科技,屈鐵臣目前吸引到不同背景的人士加入。梁寶如表示,「我們的員工來自不同年齡層、性別、種族和教育背景。」除了提倡工作團隊平等多元,她亦致力透過新科技改善建築工人的形象,實踐可持續發展,希望透過鋼筋產品加快工程進度,最終為市民大眾供應更多住宅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