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2016年9月1日)- 全球多位研發傳感器技術的權威學者和業界領袖,日前於香港科技園公司舉辦的《亞太創新峰會2016:傳感器技術》論壇上,闡述有關研發的未來發展趨勢,揭示隨著微型智能傳感器的成本效益提升,醫療保健和環境安全此兩大範疇的發展將出現重大顛覆,為市民及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生活便利。
8月25日舉行的論壇焦點在於以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驅動的傳感器的發展。香港科技園公司電子群組主管姚慶良博士為會議揭開序幕,強調傳感器市場的巨大潛力。他指出,業內人士估計,物聯網(IoT)發展步伐不斷加速,在2020年物聯網將由一兆個傳感器支援,屆時傳感器的全球市場價值預計超過1,500億美元。姚博士說:「斯坦福大學的摘要還指出,到2020年每人平均使用約130個傳感器,而到2033年此數字更會超越5,000個。」
傳感器技術揭示低成本的醫療保健 有助構建長壽社區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主講嘉賓William C. Tang教授在會議上重點解說,在醫療保健領域上,消費者對傳感器技術的需求龐大,而應用MEMS技術驅動的傳感器的成本效益正不斷增加。他表示,發達國家的預期壽命高達80-87歲,形成較高的人均康護支出,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醫療保健計劃」。
他指出,MEMS傳感器在未來20至30年的發展將由以下兩點主導:(一)低成本高產量消費產品,如手提電話和移動電話設備;(二)中低成本及中高產量的醫療保健應用。隨著MEMS傳感器技術的研發,將會帶來更多與醫護有關的應用,範疇包括藥物遞送、監測、生物分析、義肢、微創外科手術、治療工具,以及診治方法和過程,這些均會為傳感器市場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列出的2015年全球大趨勢中,MEMS傳感器產業將對其中兩個趨勢有著重大貢獻。其一是「數字化未來」,特別是物聯網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傳感器;另一個是「對保健概念的重新定義」,當中包括透過已應用MEMS傳感器的穿戴式及微型植入設備,令就地診斷及療護更普及。」William C. Tang教授總結。
低成本仿皮膚傳感器開展收費相宜的醫療監測
來自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副教授 Muhammad Mustafa Hussain博士,致力使多感官傳感器成為世界人口可負擔的醫療監控儀器,他於會議上分享了一個有關低成本紙造皮膚的最新研發成果。這項技術能透過利用日常家庭用品,如便利紙條貼,鋁箔,微纖維抹布,海綿,雙面黏合帶和HB鉛筆等的特性,來感測溫度,濕度,酸鹼值和壓力。
Hussain博士表示:「紙造皮膚最有可能成為第一個既可同時檢測多項參數而又收費相宜的多感官綜合平台。它的應用廣泛,包括醫療、3D觸摸屏,以至人機界面。」他更指出,紙造fitbit將在未來面世,它可在同一點無間斷及即時地感應生命體徵,期望世界上每個人也能夠接觸這種革命性的技術。
MEMS技術成就了更精細更便宜的傳感器 激發新設備湧現
另一位主講嘉賓Claire Troadec來自Yole Développement,在峰會上表示MEMS技術的出現是傳感器技術的福音,有助微型化和降低成本。她說:「由於MEMS是半導體技術,可以令現有產品微型化,在既定的晶片加上更多的模具,亦可降低傳感器的成本。這將有助更多如智能手機或汽車的新產品及設備進入市場,實在令人十分期待。」
目前,與推進智慧城市相關的物聯網發展,對傳感器的需求及應用主要集中於建築物自動化,及消費者與家居自動化。Troadec女士預計,到了2018年,傳感器應用將會擴大至工業領域,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並在2020年進一步延伸至交通、保安、公眾安全和環境等領域。她強調,全球對改善空氣質素的關注,大大提升氣體傳感器的重要性,並預期氣體傳感器的市場規模將由2014年5.6億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9.2億美元。
智能傳感器應用提高智能城市的安全技術發展
來自香港城市大學機械及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的李文榮教授,於會議上提出MEMS傳感器在一系列與提升安全有關的技術發展,扮演關鍵角色-包括Google汽車利用自動駕駛以防止危險情況出現(因90%事故均由人為錯誤造成)、便攜汽車安全氣囊因應用了MEMS傳感器令氣囊可在感應撞擊後的0.75秒內反應及展開,以及可感測抗震的先進的傳感系統。
「MEMS傳感器技術對科技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李博士道。「除了龐大的流動電話市場,尚有許多與動物和人類相關的應用並未被開發。總括來說,我認為它們會讓整個社會向前發展,讓我們生活得更美好。」
香港科技園公司透過舉辦是次亞太創新峰會傳感器會議,推動合作夥伴與海外傳感器專家的交流,讓科學園社群吸取嶄新的科技知識,從而提升在傳感器的研發能力,同時令投資者關注這項技術,及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這個領域。